红木家具榫卯结构图解大全

近几百年的中国,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,一是京剧,二就是红木家具。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。此后代代相传,绵延至今,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

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。榫即榫头,是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;卯俗称卯眼,是插入榫头的孔眼。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用于连接家具的各个部件,多用于连接面板、两个面或边、两根木条及三个木构件。卯与榫阴阳互交,凹凸错落;构件之间的连接,不用金属钉子,工艺非常精确,显示了我们祖先卓越的科学成果。整套家具不使用一根铁钉,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,在人类家具制造史上堪称奇迹。据统计,红木家具所用榫卯结构有上百种。下面我给大家讲解红木家具中常见的十种榫卯结构。

一、龙凤榫加穿带

当一块木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三块甚至三块以上木板拼起来时, 常见方法是在一块木板的长边断面上刨出上大下小的长榫,再把与它相邻的拼板长边开出对应的木槽,把两块板拼在一起,这样的榫卯就叫“龙凤榫”。之后,在横贯拼板的背面,开一上大下小的槽口,称为“带口”,作一根与“带口”形状大小相反的梯形木条,名叫“穿 带”。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做成一端稍窄,一端略宽,安装时,由长榫宽处推向窄处。穿带两端出头留作榫子。在拼板四周刨出的榫舌叫“边簧”,以便装入木框内。

二、燕尾榫

用做抽屉的立强是两块木板直角相交。为了防止直角拉开,榫多做成半个银锭形,这就是家具中称的“燕尾榫”。常见的燕尾榫制作方法有三种:1.两面都可见的名榫;2.正面不露榫,侧面露榫,称为“半隐燕尾榫”;3.正面和侧面都不露榫,称“闷榫”或“暗榫”,或称“全隐燕尾榫”。

三、楔钉榫

圆椅的月牙扶手,圆桌面、香几面的边框及托泥等多用楔钉榫,它是弧形材或弯材的一种连接方法。楔钉榫是两片榫头合掌搭接,在榫片端头各做出小舌及凹槽,在小舌入槽后两片榫就紧紧贴在一起,使它们不能上下移动。然后在接口中部凿一方孔,将一个断面为方形,头稍细、尾略粗的楔钉穿入方孔,钉牢。这样两片榫头就不能拉开,而把两个弧形材连在一起了。

四、抱肩榫

抱肩榫广泛用于有束腰的各种家具上,是腿足、牙条、束腰和面子的结合。在腿的上端留一长一短两个榫,长榫插入“大边”的榫眼上,短榫插在“抹头”的榫眼上。在束腰部位以下,切出45°斜肩,并凿出一个三角形榫眼,以便与牙子45°斜尖及三角形的榫子相合。

五、霸王枨

霸王枨结构常用在桌子上,目的是加强桌面承重的能力。其做法是用斜枨上端托着桌面上的穿带,用销钉固定;枨子下端用的是“钩挂垫榫”,把榫子削成半个银锭形,榫头向上勾,而腿上的榫眼是下面大上面小,银锭形榫由下面开口较大出插入,向上一提,便被上部开口较小的榫眼扣住,下面空隙再塞木楔。枨子就被卡住,拔不出来了。

六、夹头榫

夹头榫是条案、画案、酒桌、条凳常用的榫卯结构。其做法是在四足的顶端开榫,与案面下面的榫眼结合。在腿 的上端开口,在口内嵌牙条及牙头,其外观是腿在牙条及牙头之上。四足把牙条夹住,上支撑案面,使案面和腿的角度不易变动,并能把案面的重量分配到四足上来。

七、插肩榫

插肩榫与夹头榫相似,也是酒桌、条案、画案常采用的榫卯结构,腿子上端也开口嵌夹牙条,也榫也插入面子边框的榫眼。但在腿的上端外部削出斜肩。牙条与腿部相应大小的槽口,当牙条与腿部扣合时,即将腿的斜肩夹起来,形成平整的表面。当插肩榫的牙条不受力时,与腿的斜肩结合的更紧密,这就是于夹头榫的不同之处。

 

八、棕角榫

棕角榫是常用在桌子、书架、柜子等家具的榫卯结构,其优点是整齐、美观;不足是榫卯过于集中,影响家具的牢固性。如果是用在桌子上,应有横枨或霸王枨等将腿固定,否则是不牢固耐用的。

九、走马销

走马销结构常用在两个可装卸的构件之一间,但不是在构件上开榫,而是用另外的木头做成榫插到构件上去。做法是榫销下大上小,而榫眼开口是半边大、半边小。安装时是榫销从榫眼开口大的半边插入,推向开口小的半边,就销牢了。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多用。

十、裹腿枨

裹腿枨结构常用在圆腿家具上,偶用在方腿上,裹腿枨表面高出腿部,两枨在腿转角出相交,将腿包起来。腿与两枨相交处削圆成方,以便嵌纳椅子。枨子端头外皮切成45°角,与相邻的枨格角相交,囊皮留榫,放入腿部的榫眼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Baidu
map